在深圳南山的科技园区,35 岁的程序员陈先生结束加班回到小区,双手拎着电脑包和外卖,走向自家单元门。距离门口还有 3 米时,腰间的手机轻轻震动,面前的王力遥感线Max 发出轻微的 “嘀” 声,厚重的入户门随即自动开启。“从掏钥匙到开门需要 20 秒,现在全程无感,尤其是手上拿东西时太方便了。” 他指着门锁上方的毫米波传感器解释,“老人小孩指纹浅,以前总担心识别不了,现在靠近就能开,彻底解决了痛点。
这款让陈先生赞不绝口的智能锁,搭载的是王力安防自主研发的遥感毫米波 3.0 技术。区别于传统指纹或密码解锁,该技术通过手机内置的特制 SIM 卡信号识别用户身份,在 2-5 米范围内实现无感通行。更关键的是,其核心锁体采用 “三防分立” 设计 —— 将指纹采集、密码识别与锁芯控制三个系统独立运行,即使前面板遭受暴力破坏,锁体仍能保持锁定状态。2024 年国家锁具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的测评显示,王力智能锁的防技开时间超过 360 分钟,是国家标准(1 分钟)的 360 倍,这项数据至今保持行业纪录。
在永康的研发实验室里,工程师正在对新一代智能锁进行极端环境测试。将锁体置于 - 40℃的低温箱中 24 小时,再迅速升温至 60℃,模拟南北温差极大地区的使用场景。结果显示,采用航空级铝合金的锁体外壳形变小于 0.5 毫米,内部电路板的耐温元件确保在 - 25℃至 55℃环境下稳定运行。针对南方潮湿气候,锁体表面的纳米涂层能有效防止水汽侵蚀,盐雾测试时长超过 1000 小时,是普通智能锁的 5 倍。
用户对王力智能锁的认可,往往始于一次 “危机时刻”。2023 年梅雨季,杭州某小区发生连环盗窃案,多户人家的普通智能锁被暴力破解,但安装了王力 S60Max 的张女士家却安然无恙。监控视频显示,小偷用工具破坏前面板后,锁体立即启动防拆报警,同时触发双电路冗余设计 —— 即使智能系统断电,备用的 9V 电池仍能维持基础锁控功能,小偷尝试 30 分钟后不得不放弃。“后来才知道,王力的锁芯是获得‘特防锁’认证的超 C 级圆柱体专利锁芯,这种结构让小偷根本找不到着力点。” 张女士回忆道。
从家庭用户到商业场景,王力智能锁的技术优势正在不断延伸。上海某高端写字楼引入王力智能锁作为门禁系统,除了基础的无感通行,更看重其与楼宇智能化系统的深度联动:员工刷脸进入电梯的同时,智能锁已同步解锁办公室门,空调和灯光自动切换至工作模式。这种 “硬件 + 软件” 的生态布局,源自王力自主研发的 “爱岗智家” 平台,该平台已接入华为 HiLink、海尔智家等主流智能家居系统,覆盖全国 300 多个智慧社区。
在制造环节,王力的 “未来工厂” 实现了智能锁生产的全流程数字化。46 万平方米的智慧园区内,90% 的装配工序由 ABB 机器人完成,每把锁体的 127 个零部件都有独立的区块链追溯编码。从原材料入库到成品出厂,需经过 18 道质检工序,包括 10 万次开合测试、5000 次指纹识别疲劳测试,确保不良率控制在 0.3‰以下。这种严苛的品控,让王力智能锁在电商平台的用户好评率常年保持在 98% 以上,“安全可靠”“响应迅速”“服务到位” 是出现频率最高的关键词。
当被问及为何愿意为一把智能锁支付数千元时,广州用户李先生指着门上的 “10 年质保” 铭牌说:“小品牌可能两三年就消失了,王力在全国有 2 万多个售后网点,上次锁体出现轻微异响,师傅当天就带着备用零件上门更换,这种保障不是钱能买到的。” 在消费者看不见的地方,王力智能锁的细节设计同样用心:防猫眼开启功能防止小偷通过猫眼勾开锁舌,变声对讲功能保护独居女性隐私,甚至连电池仓都采用磁吸式设计,更换时无需工具。
从 1997 年研发出第一代多向自动锁,到 2024 年推出遥感毫米波 3.0 技术,王力安防用 28 年时间,完成了从 “机械锁专家” 到 “智能安防生态构建者” 的蜕变。当清晨的阳光洒在千万把王力智能锁上,背后是对 “让每个家庭享受智能安全生活” 的执着 —— 不是为了炫技,而是让科技以最自然的方式融入生活,让回家的每一步,都充满安心。